2018年3月9日,世界艾鄉資訊-由《中國經濟社會論壇》雜志、品牌聯盟(北京)咨詢股份公司共同發起的,以“使命與初心”為主題的中國品牌發展四十年座談會在北京海淀區中關村數碼大廈舉行。座談會圍繞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以來,中國品牌歷史和未來發展方向展開討論,共同探討中國品牌發展之道。
《經濟日報》原總編輯、品牌聯盟智庫主席 艾豐
國強則品牌強,匠心是“品牌芯”
《經濟日報》原總編輯、品牌聯盟智庫主席艾豐對座談會進行了總結。他提到,中國品牌四十年,因為改革開放了四十年。這四十年我們始終面對“機遇和挑戰并存”的狀況。當下中國的品牌發展正處在良好的勢頭上。因為“品牌強”的前提是“國家強”,我們的國家在不斷的壯大,我們民族品牌也在全球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艾豐強調,中國互聯網發展必將催生一批馳名海外的“中國現象”。經由國務院批準,從2017年開始,每年的5月10日設為“中國品牌日”。這說明了國家把品牌發展戰略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艾豐還表示我認為大、中、小品牌要有共生共存的可能性,滿足各方面的需求,共生共榮,以匠心為基礎,不斷地去創新。
品牌為導向,推動產業升級
品牌是質量、創新、誠信、營銷、文化、人才和環境的綜合反映,是供給結構升級的方向。品牌的建設可以促進資源流動過程的實現,因為只有遵循市場經濟、迎合消費者需求的品牌才能獲得高的認知度、忠誠度與美譽度。在品牌發展的過程中,自身實力較弱或屬于夕陽產業的企業、產品會被環境淘汰,資源會自發地向低能耗、高收益、可持續發展的新興行業轉移,進而推動我國供給側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
一個優秀品牌的建立需要漫長的過程,既需要創新的智慧,面對挫折的勇氣,也需要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和恒心,這正是中國品牌成為中國名片的根基和保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