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記者黃麗春、劉曉晶10月27日報道:作為首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的預熱,世界艾鄉資訊-2021閔行文創節將于今年10月28日至11月下旬舉辦。其中有一項重要活動,那便是10月29日下午在熱供站數字藝術社區亮相的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開幕展覽《沙之書》。
據主辦方介紹,該展覽以阿根廷作家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197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沙之書》為靈感,通過文學化的方式切入,為觀眾提供關于人工智能藝術的想象空間。其特別之處在于,由機器與人類共同完成——“事實上,當我們使用機器翻譯和語言生成模型等智能算法的時候,機器的產出已經干預了人類的策展與藝術實踐”。
圖片說明: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開幕展覽《沙之書》布展中
那么,當人工智能“遇見”藝術,究竟會碰撞出什么樣的神奇火花?來,跟隨記者的腳步一起提前探展,開啟一場機器與人類共同完成的藝術之旅。
在真實世界里感受“人造生物”
進入熱供站數字藝術社區,赫然入眼的是一件近10米高的“虛擬生物”。記住這個并不存在于真實世界里的形象,之后你還將多次與之“相遇”。
圖片說明:《人造遺跡》
這個“虛擬生物”來自于作品《人造遺跡》,帶領觀眾在虛擬的數字空間中感受自然世界的豐富多樣。作者持續探索人造生命,利用深度學習生成昆蟲及其名稱和解剖學描述,旨在以“新標本”的形式呈現“數字原住民”昆蟲的自然多樣性,而不是通過精確而貧乏的數字復制。
當你進入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1樓暗空間,可以觸屏旋轉、觀察細節,點擊白色圓圈即可獲得相關部位的信息,“虛擬生物”會隨著旋轉自動變換色彩。
“領養”獨一無二的“虛擬蝴蝶”
在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2樓主展廳的大屏幕上,《虛擬蝴蝶》展示了人工智能不僅能夠通過機器學習實現虛擬演化,更有超越現實演化的可能性。截至目前,藝術家所設計的人工智能模型每秒生成2只獨一無二的蝴蝶,生成蝴蝶總數已達60萬只,遠超世界現存的蝴蝶品種數量。
圖片說明:《虛擬蝴蝶》
觀眾可以挑選自己喜歡的蝴蝶,工作人員把選中的蝴蝶隔空投送至蘋果設備,安卓用戶則將通過郵箱收到蝴蝶。每只蝴蝶帶有獨一編碼,一經選中,工作人員會即時將此蝴蝶從展覽設備中永久刪除,觀眾即會擁有僅屬于自己的一只蝴蝶。本次展覽共有3萬只蝴蝶,限每人一只,先到先得。
用語言的力量成為游戲贏家
如果你是游戲玩家,一定對如何闖關升級不陌生。如果這個游戲的進展都是根據與玩家的互動情況而隨機生成的,那該怎么玩?想知道答案的話,一定不要錯過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2樓的《一千零一夜》。這不是普通的游戲,而是一款將人機創意協作變成開放域環境下的敘事游戲,靈感來自于阿拉伯童話《一千零一夜》。玩家將扮演主角,與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國王一起合寫故事。
圖片說明:《一千零一夜》
玩家可通過鍵盤和鼠標與國王對話,并引導國王說出含有“劍”、“刀”或“盾”等的武器詞匯,這些詞匯將會實體化,變成玩家手中的武器,玩家可利用這把武器與國王決斗。打敗國王后,包含武器詞匯的故事會被打印機打出,由玩家帶走。
和計算機合作一首動人詩歌
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所在的熱供站數字藝術社區,前身為建于90年代的上海市莘莊工業區熱供站,歷史遺存被改造并賦予了全新功能。其中,令人嘆為觀止的便是特定場域作品《文本基因計劃》,利用原有4層樓高的煙道形成了一道流淌著的“詩歌瀑布”。
藝術家篩選展覽文本信息組成一個全新的語料庫,由計算機隨機組合語料生成詞句,在看似沒有盡頭的工廠煙道中生成、滾動。想不想感受與機器一起寫詩的奇妙體驗?通過掃碼打開網頁,選擇“生成文本”便可獲取一句由計算機自動生成的詩句。點擊“確認”,該詩句會在走字屏上實時滾動;點擊“取消”,可重新生成詩句。
圖片說明:《文本基因計劃》
據悉,本次展覽共展出7位藝術家的33件作品,還有許多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精彩看點,不如到現場來親自體驗吧!悄悄說一句,熱供站數字藝術社區里藏龍臥虎,除了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之外,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藝術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張周捷數字實驗室、馬良工作室等都已入駐其中。你如果看到什么藝術品的雛形或者模型之類,千萬別驚訝,畢竟,不少名家就在這里工作嘛!
艾廠人工智能藝術中心開幕展覽:沙之書
展期:2021年10月30日-2022年4月11日
藝術家:Certain Measures、索菲亞·克雷斯波、大悲宇宙、杰克·埃爾韋斯、Entangled Others、Obvious、孫羽茜
學術支持:菲利波·法布羅基尼、康思達
執行策展人:李茜
地址:上海市閔行區春西路80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