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關節炎,世界艾鄉資訊-影響關節的慢性炎癥疾病,會導致關節疼痛,腫脹和關節僵硬,多見于50歲以上女性。引起原因不明確,可能和遺傳,環境,感染,服用激素類藥物,過于肥胖有關。中醫講是濕氣及郁滯原因。治療有助于控制病情,沒有已知的治愈方法。
1.拯救關節,有一方化解類風濕關節變形
有這么一個女子,年30歲,患類風濕多年,四肢關節腫痛,久治不愈。 后來,發展為關節疼痛,潮熱汗出,疼起來根本不能動,而且四肢關節腫大變形。見患者脈象微浮而短澀,舌紅少苔。關節疼痛變形。
方見
玉竹、白芍、鮮石斛、薏苡仁、五加皮、海桐皮各15克,白茅根、忍冬藤、夜交藤各30克。川牛膝、炒黃柏、知母各10克,鮮桑枝60克。所有這些藥物,濃煎,分3次溫服。十五劑為一個療程.結果患者連用十多劑,諸證悉平。后來又服用數劑,癥狀完全消失,經過隨訪未曾復發。
這個配伍,雖然年代久遠,但的確是治療類風濕關節變形,證屬燥熱的驗方。有的人類風濕屬寒證,用這個辦法就不對了。
2.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一張經典方
類風濕性關節炎,在中醫辨證為熱痹,治擬祛風除濕清熱,通絡止痛。
[方子組成]:
知母、炙甘草、石膏、粳米、桂枝、地龍、膽南星、忍冬藤、威靈仙、全蝎。(每味藥用量1-3克,具體用量需在當地醫師指導下運用)
[制法用法]:
水煎服,每日一劑,加水適量,頭煎六十分鐘,二煎四十分鐘,兩次煎液合并混勻,分
早晩各服一次服用。
[功效主治]:
本方具有除濕清熱,通絡止痛之功。 主治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
(經典案例]:
李某,男,43歲?;颊呋碱愶L濕性關節炎六年,經用芬必得、雷公藤、消炎痛及中藥治療均收效不顯。
診: 雙手指關節腫大變形、屈伸不利、疼痛,握物困難,晨起時痛甚。有時雙膝踝關節脹痛。舌質暗紅,苔白厚膩,脈弦滑。臨床應用本方治療,加菟絲子,服藥八劑,關節疼痛明顯減輕,手指屈伸較前靈活。效不更方,連服三十劑后,腫消痛止,病告痊愈。隨訪半年未復發。
3. 類風濕性關節炎中成藥
益腎蠲痹丸、疏風定痛丸。
4. 艾灸
[艾灸治則]通經活絡,清熱祛濕,散寒止痛。
[主穴]患病關節局部穴位,阿是穴(疼痛處),曲池,足三里,八風,八邪。
[配穴]濕重加陰陵泉,發熱加大椎。
[灸法]根據不同病癥采取不同灸法,見圖
注意事項
注意不要食用加重炎癥類的食品,例如高鹽,高油,高脂肪,高蛋白及過酸類食品。
除了艾灸,還可以選擇針灸,泡腳,藥浴等方式幫助調理。
5. 頑固類風濕外用方
分享一張外敷方,專門針對風濕!
方組:
青風藤50g,三分三50g(為茄科賽莨菪屬植物三分三喜馬拉雅東莨菪,以根、莖葉和種子入藥),白花菜子100g,白芷50g,斑蝥8g,七葉一枝花50g。,以上六味藥磨成粉,用雞蛋清(也可少加涼開水)調敷陳糊狀,敷病痛處60分鐘。7天一次,對手腳腫脹特別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