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期我們有聊過文件的共享協議,世界艾鄉資訊-可以方便的在不同設備間傳輸下載文件。那么本期就是一篇實用篇,來聊聊具體怎么使用。
很多時候都需要文件傳輸, 把資料從一臺設備上 傳輸到另外一臺設備。 方法也是多種多樣。 從最原始的使用U盤或者硬盤的方法, 升級到通過微信文件傳輸,或者是使用各大網盤。 但是這樣的做法僅僅只能針對小文件或是數量少的文件,如果說有大量的文件需要傳輸, 再通過“發送”和“接受”這2個過程,就會變得非常麻煩,讓人非常抓狂! 使用文件傳輸并不是好的方法。
于是,文件共享就被推上了舞臺。要什么資料直接連上主機,就可以隨心所欲的像在本地一樣瀏覽文件。而且傳輸過程完全取決于內網, 只要你的路由器有多快,速度就得有多快。
這里文件共享使用到的,就是我們上期說到的“SMB”協議。
由于平臺有多種多樣,我們為了更好的兼容性,所以 SMB 是最普遍也是最穩定的方式之一。
那接下來就要看具體的操作方式。
平臺我們會分為市面上最常見的 Windows,Mac,iOS 和 android 系統。
注意,下面說的共享方式都是在是同一“WIFI" 網絡下,或是同一個局域網絡內操作。外網訪問方式并不在這期的范圍內討論。
1.Windows
Windows 上我們常使用的就是通過“網絡鄰居”了。只不過現在的新的系統改名為“網絡”。在 Windows上首先要在“控制面板”的網絡選項里,打開文件共享的總開關。然后注意要關閉“防火墻”或者是要讓正常的文件共享端口通行。然后選中你要共享的文件夾,右擊“屬性”,在共享那里打勾,并且賦予用戶操作的權限,“只讀”、“讀與寫”、“可執行”三種。這樣主機端就設置完成了。
其他 Windows設備要訪問時,只要在“我的電腦”側邊的網絡里發現開啟共享的主機名字,然后使用主機的用戶和密碼連接,這樣就可以像在本地一樣方便復制粘貼文件了。
再高階一點的,可以右鍵“我的電腦”,選擇“映相網絡磁盤”,直接給共享文件夾分配一個盤符,這樣就可以直接像 C盤,D盤一樣的操作了。
2.Mac
Mac電腦開啟共享也是類似,打開“系統偏好設置”選中“共享”里的“文件共享”。左側選中需要共享的文件夾,右側賦予相應的用戶和權限。如果是給 Windwos用戶跨平臺共享的,還要打開“選項”卡里的設置。
這樣,其他 Mac 就可以在“訪達”的側邊欄的“位置”里的“網絡”下發現主機設備了。使用用戶名和密碼連接就行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連接的是使用主機管理員賬戶和密碼的話,那么除了你共享的文件夾外,整個磁盤的其他內容都能看得到。所以,如果你只是想讓連接的設備看到你共享的文件夾內容的話,需要新建一個權限為“僅限共享”的賬戶才行。這個是在“系統偏好設置”的“用戶”里添加。
3.Mac 和 Windows 互連
如果是使用 Mac 電腦和 Windows 的雙機黨共享也是一樣,打開共享的設置后,大多數就會在側邊欄的網絡里發現共享的設備。但如果并沒有出現也不用擔心。Mac電腦只需要打開“訪達”,選擇頂部的“菜單欄”的“前往”-“連接服務器”,快件鍵是 "Command + K"。然后輸入“smb://'對方主機名‘或是IP地址"。
Windows 電腦需要按下鍵盤上的 “Win + R”打開“運行”,一樣輸入“smb://'對方主機名‘或是IP地址"。
這里的主機名Mac上會在 設置“共享”時直接出現在窗口。
Windows則可以在“控制面板”的“關于”里獲取。
IP地址的獲取方式,Mac上只要按住 Option 點擊 WIFI圖標,就能看到。
Windows 點機 WIFI后選擇狀態?;蛘呤强梢允褂每刂婆_,在 “Win + R 輸入 CMD”打開,輸入"ipconfig" 查看本機IP地址。注意這里的IP地址指的是內網地址,一般都是以 192開頭。
但是有時會發現連接總是有各種奇怪失敗的問題。這里主要關注以下幾點:
用戶的權限選項是否設置完整,如果只設置了“只讀”肯定不能上傳文件。
建議用戶的名稱采用英文,中文可能會造成連接錯誤。
輸入命令時主要中英文狀態,要在英文輸入狀態下。
4.iOS
iOS 設備上個也能夠直接連上共享文件夾。方法是打開“文件”這個App,點擊右上的3個點,選擇 “連接服務器”。
后面的操作就一樣了。
5.Android
安卓設備也是類似,使用可以連接 SMB 協議的 文件管理APP就行。同時也包括電視盒子,遠程影音播放等設備。
好來,通過簡簡單單的設置,就可以把你的多臺設備全部無線連接起來,盡情享受“共享”帶來的便利。
淘汰掉非常不方便的U盤、硬盤,以及需要手動發送和接收的方式。一切就像在本地操作那般絲滑,愜意。